有人说,“几乎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,都是因为人的懒惰和欲望。”
仔细想想,这句话还有点道理!
因为懒,人们发明了自行车、汽车、轮船、飞机;因为懒,才发明了电梯;因为懒,外卖、网购、送货上门,快递行业诞生了……
家用电器控制方式的进化升级,就是懒人一步一步推动的。
以电灯开关进化为例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懒人的推动作用有多么强大。
最早是拉绳子开关电灯,接下来是第二代的按键开关,第三代是触控按键开关,第四代是遥控器开关,到了这一代就增加了亮度调整或改变灯光颜色的功能;第五代是可以与手机连接,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APP,通过APP界面操作,可对灯光的颜色、亮度,甚至定时关灯时间进行设置。第五代APP控制方式,除了可以控制灯之外,很多其他的家用电器也可以用它来控制,这样一来,手机上就要安装很多APP了,用户在使用时,需要先找手机,找到要用的APP,打开APP之后再进行控制,这反而变得更麻烦了。
于是,在懒人的推动下,第六代控制方式——智能语音识别控制方式——诞生了。一般来说,人的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,所以智能语音识别控制方式是最简便的控制方式,人的嘴巴就是自带的遥控器,张口就来,没有比这种方式更方便的了。
人机对话操控台灯,简单方便
原本需要通过手机APP才能设定的各种功能,用智能语音识别控制就完全可以实现。
人机对话操控空调,动嘴就行
人机对话情景设计,应该高度还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。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,用户不一定能记得标准的语音命令,很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方言习惯来说这些语音命令。为了适应用户的语言习惯,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得考虑到这些问题。
譬如说,有朋友总记不住语音命令句到底是“关掉空调”还是“关闭空调”,于是我就把这两个命令句都设计进去,而且让其根据用户的命令来进行回应。如果用户说“关掉空调”,回应语就是“好的,关掉空调”,如果用户说“关闭空调”,回应语就是“好的,关闭空调”。
如果空调尚未打开,用户却发出了“1小时后关空调”命令,此时空调伴侣如果检测到自己最近还没有发出过开启空调的信号,空调实际上可能处于关闭状态,于是便播报语音提醒:“主人,请先打开空调。”如果检测到最近确实已经发出过开启空调的信号,就会立刻执行命令,同时播报语音回应:“好的,1小时后关空调”。
上海和江浙一带的朋友,习惯说“2小时”而不是说“两小时”,因此空调伴侣就被设计成既会识别“两小时后关空调”,也会识别“2小时后关空调”,而且回应语也是完全遵照主人的语言习惯来回复的,这样用户会感觉人机对话很自然。
对于语音交互控制产品,我一直认为,只有真正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、语言习惯,并且在用户不按常理发出“找茬”语音命令时,仍能“想好再答,不上当”,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智能。
随着语音识别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,市场上未来一定会出现非常多的语音控制产品,厂商是否用心做好用户体验,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,产品是否真智能,消费者只需“不按常理出牌”,用一两句语音命令就能测试出来。